胡锦涛主席视察中国水产总公司远洋渔业海外基地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原创 发布日期:2005-12-28 浏览次数:
2004年11月24日,拉斯帕尔玛斯港阳光灿烂,万里无云。参加受阅的“远渔902号”、“海丰896号”、“昌荣1号”披上节日盛装,一字排开停靠在码头。碧海蓝天映衬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主桅杆上迎风招展。100多名头戴红色安全帽、身穿蓝色工作服的船员在甲板上列队等候。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身利、中国水产总公司总经理吴湘峰率远洋捕捞企业负责人和拉斯帕尔玛斯基地全体干部在码头上伫立等候。西班牙加那利大区中央代表及西班牙友人也在码头上等候着中国贵宾的光临。五星红旗、西班牙国旗、欧盟旗帜被大西洋的海风吹拂得猎猎作响,白色海鸥鸣叫飞翔,每个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候着那一历史性时刻的到来。
下午3点整,胡锦涛主席的车队缓缓驶入码头。在人们的掌声和欢迎声中,胡锦涛主席走下汽车,向迎候的人们微笑着挥手致意。刘身利董事长用激动的声音向在码头上和甲板上的干部船员宣布:“同志们,胡锦涛主席在百忙之中率代表团看望大家,下面请胡主席为我们作重要指示。”码头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主席稳步走到话筒前,亲切地向大家问候:“同志们,很高兴有机会来到中水集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农发集团总公司的海外基地。借此机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祖国人民向工作在海外的全体中农发集团总公司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人群中又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对常年在国外与惊涛骇浪搏斗的远洋一线员工来说,这是何等亲切的问候啊!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问候,这是来自遥远祖国母亲的问候啊!
胡锦涛主席接着讲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远洋渔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中水集团也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初期,中水集团只有十几艘远洋渔船,现在有远洋渔船500多艘,资产增加到70多亿,员工队伍5万多人,已经在世界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合作,这些毫无疑问是不断贯彻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也是中水集团的同志们努力奋斗的结果。”
掌声中,人们的眼眶湿润了,心潮澎湃仿佛有一股暖流在涌起、流动。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日日夜夜,与世界各地陌生国度、不同的社会制度合作所进行的无数次渔业谈判,为争取我在公海应有的权利一次又一次的交涉,一幕幕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中国的远洋渔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结果,是远洋人20年拼搏、奋斗、牺牲的心血结晶。曾几何时,我们的船队在北大西洋、白令海刺骨寒风中,在非洲赤道的炎炎烈日下与惊涛骇浪搏斗;曾几何时,我们的船队冒着炮火和枪林弹雨,冲入激战正酣的港口救出遭受战乱围困的我国的外交人员、援外人员及侨民同胞,又有多少我们的同志,为开创我国远洋渔业献身,长眠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胡锦涛主席的讲话,是祖国和人民给予中水远洋渔业员工的最高荣誉!
胡主席殷切地说道:“当前,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对外经贸合作的形势也很好。大家知道,今年1-9月,我国进出口总额达8200亿,其中9月份一个月就完成了1100亿,即相当于1988年全年的进出口总额。对外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扩大,为中农发集团总公司,特别是中农发集团在海外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希望同志们继续抓住机遇,继续发扬不怕艰难、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把中农发集团总公司发展得更好,不仅能够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我国的对外经贸合作,为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语重心长的教诲,殷切真挚的期望,是对中农发广大员工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胡锦涛主席在结束讲话时深情地环顾聚集在码头的中水员工亲切地祝同志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幸福。码头上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在大加那利港温暖和煦的阳光下,胡主席向停靠在码头上的“远渔902号”、“海丰896号”、“昌荣1号”上的船员们亲切招手致意,船员们也挥动手中的国旗,一遍遍向胡主席问好。一字排开的三艘远洋渔船威武壮观。这一动人的场景感染了现场每一个人。胡主席向陪同在身边的刘身利和吴湘峰等人说:“我上船去慰问一下大家吧,同志们常年在外很辛苦啊!”
来到双甲板拖网船“远渔902号”舷梯旁,胡主席快步走上狭窄的舷梯,来到甲板上和列队等候的船员们紧紧握手。胡主席握着船长于江涛的手,亲切地询问船员在海上一个生产周期有多长,多长时间休假,身体情况如何以及生产和安全情况,船长都一一做了回答,当问到船长是哪里人时,船长答到:“山东烟台人。”胡主席又问下一名船员,也是来自山东烟台,得知这条船上的船员大都是来自山东烟台,胡主席高兴地回头招呼夫人:“永清,快过来,船上的同志们都是你们老乡啊!”
胡主席夫人刘永清同志笑着和大家握手致意,和船员们亲切地拉起了家常,站在一旁的胡主席也笑着说:“过去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今天我们见面是高兴事,大家都笑哈哈嘛!”在一片笑声中,大家的心一下子拉近了。临下船前,胡主席对大家说,“你们董事长担心安全,不让上船。我想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上船来看看大家!”随后,胡主席又亲切叮嘱说:“你们回家休假时,见到家中的父母,妻子儿女,一定要代我向他们问好。”主席的话,像和煦的春风拂过每个人的心田。
在运输船“海丰896号”舷梯旁,船员在船长孙德强的带领下列队迎接胡主席视察。胡主席快步走上前去,和大家握手致意,问寒问暖。船长是一位在海上闯荡了30多年的老船员,来到西非已经10年了。握着胡主席的手,这位象铁塔一样粗壮有力的山东汉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黝黑的脸上憨厚的笑容就像拉斯帕尔玛斯的阳光一样灿烂。随行的记者拍下了这一难忘的时刻。
在我国自行建造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金枪鱼深冷延绳钓船“昌荣1号”前,刘身利董事长介绍这艘船可以在北大西洋高纬度海域作业,能抗十级风浪,中水在公海上已有一支这样作业方式捕捞船队,胡主席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上船后,摆放在甲板上的一条被誉为“海洋极品”的蓝鳍金枪鱼引起了胡主席极大的兴趣。这条重达200多公斤的蓝鳍金枪鱼是去年10月份“昌荣1号”在冰岛附近公海捕获的。由于刚从-60℃的超低温冷冻仓中拉出来,纺锤形的鱼体上还挂着厚厚一层白霜,冒着白汽。胡主席详细询问了金枪鱼的生活习性,捕捞作业方式和市场销售情况。刘身利董事长和船长都一一作了回答。
胡主席招呼随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王刚同志,你见过这么大的鱼吗?”王刚同志笑着摇头:“没见过。”胡主席又向随行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外交部长李肇星说道:“你们见多识广,见过这么大的鱼吗?”两位部长都笑着摇头:“没见过,以前只在照片上见过。”李肇星同志看着在阳光下散发着冷雾的金枪鱼随即问道:“我可以摸一下吗?”,一边说一边伸出手。胡主席夫人刘永清半认真、半打趣地说:“李部长,你可不要把鱼摸坏了哟!”
甲板上的人都笑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和远洋渔业船员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
当刘身利介绍以往全球金枪鱼的销售市场大部分集中在日本,现在我们国内也开始开拓培育市场,以后中国人也可以吃到金枪鱼食品时,胡主席高兴地点头赞扬。胡主席还仔细地询问金枪鱼公海捕捞情况,刘身利自豪地回答:“以前我国的金枪鱼公海捕捞配额是零,因为没有远洋船队,对公海资源没有实际占有。经过多年努力,我们船队进入了公海并形成了相当规模,中国在公海的捕捞权利得到实际主张,并争取了公海资源配额,还参加了国际大洋金枪鱼养护组织,国家有关部门都很重视支持。”胡主席很高兴,当即勉励大家要继续努力,要发展远洋渔业,要更多地开发利用公海渔业资源。在谈到公司远洋船队已进入北大西洋公海开发金枪鱼时,胡主席若有所思地很关切地问到公司是否在南太平洋群岛开发渔业资源,刘身利说,南太岛国渔业资源很丰富,我们中水近几年已开始与当地斐济、瑙鲁、瓦努阿图等岛国开展渔业合作开发。胡主席满意地点点头。当得知船上的质检员王凯是水产大学的毕业生时,胡主席对他说:“小伙子,大学毕业到一线工作,大有用武之地啊!”
说话间,胡主席招呼船员们围拢过来合影留念,并特意嘱咐站在后面的船员靠前站。甲板狭小,地方不够,李肇星部长主动和前排的船员蹲下来。王刚同志、马凯同志等也和船员们站在一起。在人们的簇拥下,共和国主席、部长和企业家、普通船员一起,在金枪鱼钓船的甲板上,留下了中国远洋渔业发展史上极其珍贵的一张照片。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胡主席专机即将起飞的时刻,视察就要结束了。胡锦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刘身利说,同志们很辛苦,你们的企业很有发展潜力。希望你们发扬成绩,把中农发集团办好。刘身利坚定地回答:“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关心和期望,带领广大员工艰苦奋斗,努力把企业办好,争取做强做大。”
在人们依依不舍的掌声中,胡主席的车队渐渐驶离码头。视察结束了,码头上的人们久久不愿散去,大家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中,回味着刚才胡主席视察的每一个场景、和大家的每一次握手、说的每一句话,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笑声和着大西洋的涛声,在海港上空回响。胡锦涛主席在远离祖国万里之遥的远洋渔业基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视察看望一线干部员工,是中水集团几代人20年奉献远洋渔业的骄傲和光荣,是对刚刚挂牌成立的中农发集团巨大的鼓励和鞭策,也体现了党中央鼓励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决心。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有日益繁荣强大的祖国做坚强后盾,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远洋渔业“走出去”发展的新的目标,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 | 董事长伏卫民参加毛塔项目两新建渔船下水仪式
下一篇 | 记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国水产总公司海外基地